Copyright © 湖北随州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473号
2025-01-03
在华夏大地的中部,有一处钟灵毓秀之地 —— 随州桐柏山,它宛如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镶嵌在湖北与河南的交界之处。当你踏入这片神奇的土地,仿佛步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巍峨的山峦、茂密的森林、潺潺的溪流,一切都如梦如幻,让人流连忘返。
桐柏山,作为秦岭向大别山的过渡地带,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地质风貌。这里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每一座山峰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山间云雾缭绕,仿若轻纱拂面,给桐柏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让人不禁想起那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桐柏山处于河南、湖北两省的交界之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其主脊北侧大部在河南省境内,山脉呈西北 - 东南走向,绵延长达 120 余公里,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华夏大地。它的海拔高度多在 400 - 800 米之间,最高峰太白顶海拔达 1140 米,高耸入云,气势磅礴,是豫南第一高峰,登顶远眺,北可俯瞰中原大地,南能瞭望楚天风光,万山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从地图上看,桐柏山西北部以南襄盆地东缘为界,东南至武胜关与大别山相接,西南至湖北的应山县、枣阳市一线,恰好处于秦岭向大别山的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两大水系的天然分界线。其北麓是淮河流域,淮河干流发源于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北麓,那涓涓细流从山间涌出,一路奔腾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地,最终或汇入黄海,或注入长江,滋养着沿线无数的生灵,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桐柏山的南麓则与长江水系的支流相邻,山水相依,共同勾勒出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
桐柏山,这座历史悠久的名山,其得名有着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上古时期神农氏在此山中采药,山中桐树、柏树繁茂,他常言 “在桐树多的山、柏树多的山上采药”,久而久之,人们便称此地为桐柏山。
这里是淮河文化的发源地,淮河干流从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北麓涌出,一路奔腾向东,滋养着华夏大地。自夏商起,淮源文化便在这里萌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淮河源头建立淮祠,历代帝王遣官致祭,淮渎庙成为淮源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诸多诗词歌赋,为淮源文化注入灵魂。
桐柏山亦是盘古文化的核心区域,盘古开天辟地 “血为淮渎”,民间有关盘古的传说神话丰富多彩,盘古庙、盘古山、盘古船等相关建筑随处可见,中国著名神话学专家袁珂盛赞桐柏山是中原盘古文化产生的中心。
佛道文化在桐柏山同样源远流长,桐柏山道教历史久远,太白顶汉时建有 “保安观”,武当派鼻祖张三丰曾在此修真,此地被道家誉为 “天下第四十一福地”“三十六洞天”;佛教也在此兴盛,众多古寺林立,如清泉寺的千年银杏树,树龄超千年,见证着岁月的沧桑与佛法的传承。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桐柏山的美景与文化所折服,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诗仙李白曾游历至此,留下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的豪迈诗句,描绘出桐柏山的雄浑壮阔;宋代诗人苏轼面对桐柏山的清幽山水,挥笔写下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借景抒发内心的旷达情怀。这些诗词佳作,犹如璀璨星辰,镶嵌在桐柏山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让后人得以透过文字,领略到桐柏山昔日的风姿与神韵,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近现代历史的舞台上,桐柏山同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
中共 “八七会议” 后,鄂北成为全省秋收暴动的重点地区。1927 年 10 月至 1928 年 2 月,中共随县县委在随北桐柏山地区相继发动祝林店起义、青苔起义、吴山起义,一时间,革命的烽火在这片土地上熊熊燃烧,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形成了面积达 1800 平方公里、人口近 10 万的工农武装割据区,为随州人民当家作主开辟了新纪元,也为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添柴加薪。
1930 年 3 月,祝林店苏维埃政府成立,这是随州大地上首个红色政权,它如同一颗启明星,照亮了当地百姓前行的道路。祝林苏区的工农红军武装,虽长期孤悬大别山外,却毫不畏惧敌人的 “清剿”,凭借顽强的意志与坚定的信念,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与敌人周旋,屡败屡战,百折不挠,不仅牵制了敌人的大量兵力,还为红军长征北上和转战桐柏奠定了坚实基础。
岁月流转,桐柏山见证了一支支红军队伍的英勇奋战。1932 年,红三军在军长贺龙的率领下挥师北上,从大洪山区一路转战,翻越桐柏山,进驻田王寨、叶家大庄,而后从桐柏城南沿山西进,他们的足迹踏遍山间,为这片土地注入了红色力量;1934 年,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转战随县桐柏山地区,在太白顶召开的会议意义非凡,会上作出 “佯攻枣阳、转战伏牛山、挺进鄂豫陕” 的战略决议,为红军的长征之路指明方向;1935 年,红二十八军向西转移受挫返回大别山途中,在淮河镇桃花山巧妙伏击 “追剿” 的国民党军队,取得 “桃花尖大捷”,以少胜多,打出了红军的威风。
抗日战争爆发后,桐柏山红色游击区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抗日根据地,成为中原抗日战场上的中流砥柱,无数英雄儿女在此浴血奋战,抵御外敌,用热血捍卫着祖国的山河。
1945 年 9 月,南下抗日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奉命北返,途中却遭国民党军队围剿合击,他们边战边走,一路北上豫鄂边,只为与新四军五师会合;1945 年 10 月,李先念率新四军第五师向着桐柏山区挺进,在地方武装的紧密配合下,势如破竹,攻克桐柏县城,解放随北新城、万和等地,成功控制了桐柏山广大地区;几乎与此同时,八路军河南军区部队受中央指令,在王树声、戴季英的率领下自豫西向桐柏山挺进,日夜兼程,神速向五师靠拢。1945 年 10 月 24 日,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三大主力军队在桐柏胜利会师,毛主席亲自起草电文庆贺这一伟大胜利,并批准成立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行署。三大主力会师后,经中央批准,中原军区在随北桐柏山地区正式成立,为随县地域抗战胜利后的革命形势注入强大动力,推动其蓬勃发展。
1946 年,面对国民党军的总围攻,中原军区部队毫不畏惧,抢在敌人行动之前,兵分南北两路,机智勇敢地向西成功突围,完成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1947 年 12 月,刘邓大军第十纵队挺进桐柏山区,在这里建立了中共桐柏区党委、军区,桐柏区瞬间成为中原的主要战场,随北也迅速成为桐柏解放区的重要部分,为全国的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
桐柏山的红色记忆,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桐柏山的自然景观堪称一绝,奇峰异石、茂密森林、幽深溪谷、飞瀑流泉,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山水画卷。
太白顶,作为桐柏山的主峰,海拔 1140 米,高耸入云,宛如一位巨人屹立在天地之间。登顶远眺,云海翻腾,仿若置身仙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豪迈之感油然而生。山顶怪石嶙峋,有的像利剑直插云霄,有的似仙女翩翩起舞,形态各异,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桃花洞,位于太白顶西侧的大峡谷内,峡谷两侧峻峰擎天,古木森森,岩石壁立,大小七十二洞分布其上。其中西壁有一大洞,即桃花洞,传为桃花仙女居住之地。洞宽丈二、高九尺,深逾七丈,深处有井叫 “龙池”。阳春三月,桃花洞前漫山桃花盛开,花红十里,香溢满谷,宛若朝霞,瑰丽妖娆,“桃洞铺霞” 为桐柏明清古八景之一。
水帘洞,是桐柏山的又一标志性景点,也是《西游记》的原创地之一。水帘洞居挺翠峰 48 米高的绝壁上,洞宽 10 米,深 5 米,中有猴王石像。通天河水自 60 多米高的绝壁之上飞泻而下,形成一水帘,恰好遮挡住洞口,仿若珠帘垂挂,“水帘挂雪” 是明清以来桐柏八景之一。洞下水帘寺,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原佛教圣地,与开封相国寺、洛阳白马寺、登封少林寺等并称为 “中原四大名寺”,寺内古木参天,香火鼎盛,晨钟暮鼓,佛音袅袅,让人心灵得到净化。
除了这些知名景点,桐柏山还有众多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八访涧,是一条长达 6 千米的大峡谷,秀峰幽谷连绵,清溪飞瀑串珠,是汉高祖刘邦八访贤臣传说地,相传张良曾在此隐居。峡谷内绿树成荫,溪水潺潺,漫步其间,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黑龙潭瀑布,在桐柏县城西 18 千米,淮源镇境南,桃花洞景区中部,桃花谷中段。因潭周边山体岩石色泽黑灰,倒影潭中,水呈黑黛,又传说有一条黑龙在潭中潜居,故名。每逢雨后,山洪暴注,溪水疾涨狂奔,激起的水雾在谷中经久不散,故有 “黑龙喷雨” 之称,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桐柏山还是动植物的天堂,这里植被覆盖率高达 95%,拥有 2000 多种植物,其中不乏香果树、杜仲、银杏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还有金钱豹、金雕等 33 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稀有动物。漫步在山林间,时常能看到松鼠在枝头跳跃,鸟儿在林间欢唱,各种珍稀植物争奇斗艳,仿佛走进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王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在桐柏山的怀抱中,佛道文化源远流长,诸多古老的寺庙道观如繁星般点缀其中,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信仰,散发着神秘而庄重的气息。
淮渎庙,这座历史悠久的庙宇,最早称 “淮祠”,始建于西汉,位于今固庙村,是历代统治者祭淮的场所。庙内敬奉 “东渎大淮之神”,汉碑记载着其沧桑过往,虽历经风雨,殿宇倾废,但汉时虬柏、宋代铁柱、明洪武御碑等遗迹尚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见证着淮河文化的源远流长,承载着人们对淮河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云台禅寺,坐落于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之巅,海拔 1140 米,为豫南名刹。该寺五殿四院,占地 22000 平方米,各种殿房 39 间,大小佛像 108 尊。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由四川紫微山宗林寺临济宗大和尚端德云游至此创建,时称 “太平寺”,光绪三十二年改名 “云台禅寺”,自此形成以云台禅寺和普化寺为主体的桐柏山佛教禅宗支脉中的临济宗白山系。鼎盛期僧众多达 600 余人,曾有 “南普陀,北云台” 之誉。寺内建筑古朴肃穆,青砖黄瓦飞檐雕甍,殿内大小塑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山上还有曲折的 “十八扭”“一线天”“龙官庙” 等胜迹,吸引着无数香客和游客前来朝拜、观光。
普化寺,位于桃花洞前,是中原标准的窟寺文化代表,已有 260 多年的历史。寺内佛像庄严,香火缭绕,峡谷底巨石磊磊,溪流叮咚,与桃花洞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为这片山水增添了几分静谧与祥和。
在桐柏山的每一寸土地上,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无论是古老的寺庙道观,还是历经沧桑的碑刻遗迹,都在静静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人沉浸在这片人文的海洋中,感受着岁月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
桐柏山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着各类游客纷至沓来,无论你是何种身份,何种兴趣爱好,在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体验。
对于历史文化爱好者而言,桐柏山无疑是一座亟待挖掘的宝藏。这里是淮河文化、盘古文化的发源地,淮渎庙、盘古庙等古老建筑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每一块石碑、每一尊塑像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漫步其间,你可以探寻淮河源头,感受上古神话的神秘魅力,追寻文人墨客的足迹,领略佛道文化的博大精深,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无尽的文化养分。
户外运动爱好者们更是视桐柏山为天堂。这里山峦起伏,森林茂密,拥有多条徒步路线,无论是挑战主峰太白顶,还是穿梭于八访涧、桃花洞等峡谷之间,都能让你尽情挥洒汗水,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与力量。沿途,奇峰异石、飞瀑流泉相伴,累了便驻足欣赏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呼吸清新的空气,让身心得到全方位的放松与锻炼。
亲子家庭来到桐柏山,也能度过一段欢乐而充实的时光。孩子们可以在山间嬉戏,近距离观察各种珍稀动植物,增长见识,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父母则可以带着孩子参观红色革命遗址,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孩子们懂得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此外,还有水帘洞这样充满奇幻色彩的景点,仿佛《西游记》中的场景重现,定会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为亲子之旅增添许多欢乐回忆。
摄影爱好者们更是钟情于桐柏山的四季风光。春天,漫山遍野的野花竞相绽放,五彩斑斓,如一幅绚丽的画卷;夏天,山林郁郁葱葱,瀑布水量充沛,气势磅礴,是拍摄山水风光的绝佳时机;秋天,太白顶的红叶如火似霞,古寨在红叶的映衬下更显沧桑韵味,每一帧画面都充满诗意;冬天,山峦银装素裹,雾凇冰挂晶莹剔透,宛如童话世界,为摄影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源泉。无论何时来到桐柏山,摄影爱好者们都能用镜头捕捉到大自然最美的瞬间,定格永恒的美好。
如果你打算自驾前往桐柏山,交通十分便捷。从随州出发,沿许广高速一路向北,便可直达景区。全程高速,路况良好,途中还能欣赏到沿途的田园风光。当你接近景区时,根据导航提示,从相应的出口驶出,便能顺利抵达桐柏山景区入口。景区周边设有停车场,方便游客停车。
若是选择公共交通,也不用担心。可以先乘坐火车或长途汽车到达桐柏县城,桐柏县虽然没有高铁,但普通火车车次也较为频繁,能满足大部分游客的出行需求。到达县城后,有多条公交线路通往景区,你可以在县城的汽车站或公交站点查询具体线路,乘坐直达景区的公交车。如果想要前往景区的特定景点,如太白顶或水帘洞,还可以在县城内换乘中巴车或打车前往,费用也较为合理。
进入景区后,内部交通也十分便利。景区内设有观光车,游客可以购买车票,乘坐观光车穿梭于各个景点之间,节省体力,轻松游玩。同时,对于喜欢徒步的游客,景区内也有多条步行道,沿途风景优美,能让你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但需要注意安全,按照景区指示牌行走。
桐柏山景区的门票价格为 70 元 / 人,通票制涵盖了景区内大部分开放景点,性价比极高。需要注意的是,门票价格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季节、节假日或景区活动有所调整,建议游客在出行前,通过景区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或各大旅游预订平台查询最新门票信息,以免耽误行程。
景区的开放时间为 08:00 - 17:00,游客需合理安排游玩时间,确保能够充分游览各个景点。在购票时,游客可以直接在景区售票窗口购买门票,也可以选择在网上提前预订,凭身份证或订单二维码直接入园,避免现场排队等待,节省时间。
为了让游客能够更好地领略桐柏山的魅力,以下为大家推荐几条不同主题、不同时长的游玩路线:
一日精华游:淮源景区西入口(西门)— 太白顶 — 水帘洞 — 淮源景区东入口(东门)
这条路线是桐柏山最经典的一日游线路,能让你在一天内领略到桐柏山的主峰风光与人文精华。早上从淮源景区西入口进入,驾车前往太白顶,沿途欣赏盘山公路两侧的美景,到达太白顶停车场后,徒步登顶,感受 “一览众山小” 的豪迈,参观云台禅寺,领略佛教文化的庄严神圣。中午在太白顶附近的餐馆用餐,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下午前往水帘洞,欣赏《西游记》原创地的独特景观,游览水帘寺,聆听佛音袅袅。之后从淮源景区东入口离开,结束充实的一天。
文化探秘游:淮渎庙 — 普化寺 — 桃花洞 — 子房庙 — 古银杏树
适合历史文化爱好者深入探寻桐柏山的文化底蕴。从淮渎庙出发,了解淮河文化的起源与传承,感受历代帝王祭淮的庄重氛围;接着前往普化寺,欣赏中原窟寺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寺庙的静谧祥和;随后漫步至桃花洞,探寻桃花仙女的传说,欣赏春日桃花盛开的美景;再到子房庙,缅怀汉代名臣张良,了解他与桐柏山的渊源;最后驻足古银杏树前,惊叹于千年古树的顽强生命力,感受岁月的沧桑变迁。
亲子欢乐游:水帘洞 — 八访涧 — 黑龙潭瀑布 — 景区游乐场
这条路线专为亲子家庭设计,充满了欢乐与趣味。上午先来到水帘洞,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发挥想象力,探寻《西游记》中的奇幻世界,与猴王石像合影留念;接着前往八访涧,沿着峡谷漫步,听家长讲述汉高祖刘邦八访贤臣的故事,欣赏峡谷内的秀丽风光;下午抵达黑龙潭瀑布,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壮美;最后前往景区内的游乐场,让孩子们在游乐设施上尽情玩耍,释放童真,享受欢乐的亲子时光。
摄影采风游:太白顶(日出)— 桃花洞(春日桃花)— 八访涧(峡谷风光)— 水帘洞(日落)
摄影爱好者们可以按照这条路线,捕捉桐柏山不同时段、不同场景的绝美画面。凌晨登上太白顶,等待日出,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山峰上,云海翻腾,用镜头记录下这如梦如幻的瞬间;春日来到桃花洞,漫山遍野的桃花争奇斗艳,是拍摄花卉的绝佳场景;沿着八访涧前行,峡谷的光影变幻、溪流潺潺,为摄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傍晚时分在水帘洞,拍摄日落余晖下的水帘瀑布与寺庙建筑,光影交织,美轮美奂,定能收获一组令人惊艳的摄影作品。
在尽情享受桐柏山美景的同时,游客们也需时刻牢记以下注意事项,确保旅行的安全与愉快。
环境保护是重中之重。桐柏山作为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其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呵护。在景区内,请务必将垃圾放入指定的垃圾桶内,切勿随意丢弃,尤其是塑料制品、电池等难以降解的垃圾,以免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切勿采摘野生植物,这些植物不仅是桐柏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还可能是珍稀物种,一旦遭到破坏,将对生态平衡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由于桐柏山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在徒步或登山过程中,一定要沿着景区规划的路线前行,切勿擅自偏离,踏入未开发的区域,这些地方往往没有安全防护设施,极易发生意外。穿着适合运动的鞋子,如登山鞋、运动鞋等,既能提供良好的支撑,又能有效防滑,避免在行走过程中摔倒受伤。对于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游客,出发前务必携带好必备药品,并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量力而行,若感到不适,切勿勉强,应及时向景区工作人员求助。
文明游览也是每位游客应尽的义务。在参观寺庙道观等宗教场所时,要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和习俗,保持安静、肃穆,切勿大声喧哗、嬉笑打闹,以免干扰宗教活动的正常进行。遵循景区的指示牌,不触摸、破坏文物古迹,这些历史遗迹承载着桐柏山的千年记忆,是我们共同的文化瑰宝,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在游玩过程中,照顾好同行的老人与小孩。老人和儿童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行动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捷,家长和同行者要时刻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和行踪,避免走失或发生意外。尤其是在人流密集的区域,更要拉紧他们的手,确保他们始终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
希望各位游客在桐柏山能够度过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带走满满的回忆,留下文明的足迹,让这片神奇的土地永远保持它的美丽与宁静。
随州桐柏山,这座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红色记忆于一身的圣地,宛如一部厚重的史诗,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每一处风景都蕴含着深情。无论你是渴望远离喧嚣、回归自然,还是热衷于追寻历史的足迹、感受文化的熏陶,亦或是希望给孩子一场寓教于乐的亲子之旅,桐柏山都能满足你的期待。
来吧,背上行囊,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去聆听太白顶的风声,去探寻水帘洞的神秘,去触摸淮渎庙的历史温度,去感受红色革命的热血激情。在桐柏山,你将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一段刻骨铭心的美好回忆。桐柏山,正以它宽广的胸怀、迷人的魅力,等待着你的到来,期待与你共绘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