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九口堰五师旧址纪念馆攻略

2024-12-30

一、随州明珠 —— 九口堰五师旧址纪念馆

随州,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底蕴的城市,宛如一颗镶嵌在华夏大地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其西南部的洛阳镇九口堰村,静静矗立着一座具有非凡意义的九口堰五师旧址纪念馆。它宛如一部生动鲜活的史书,镌刻着新四军第五师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抗战征程,承载着无数英烈的热血与壮志,也见证了当地百姓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与不懈努力。

这座纪念馆不仅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神圣殿堂。对于随州人民而言,它是家乡的骄傲,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对于广大游客来说,它是探寻历史真相、汲取奋进力量的绝佳去处,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怀揣着崇敬与追思,踏入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溯,感受那永不磨灭的烽火硝烟与家国情怀。

二、厚重历史:烽火岁月的见证

(一)挺进九口堰,开辟根据地

时光回溯至 1939 年,那是一个战火纷飞、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率领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宛如一把利剑,冲破重重险阻,挺进随南白兆山地区。他们一路跋山涉水,历经艰辛,最终踏入了九口堰这片土地。彼时的九口堰,虽地处偏远,却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 位于大洪山与白兆山相连接的中段山脉,四周群山环绕,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成为了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的理想之选。

纵队抵达后,迅速扎根,以九口堰为据点,开始对周边地区进行环形包抄。他们不畏强敌,与日伪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一次次冲锋陷阵,一次次击退敌人,逐步扫清白兆山外围的敌伪势力。同时,积极整编当地分散的抗日武装力量,将那些心怀报国之志、却各自为战的热血儿郎汇聚一堂,队伍如滚雪球般不断壮大。在这个过程中,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场景随处可见,老百姓们纷纷自发为战士们送粮送水、传递情报、照顾伤员,为根据地的开辟与稳固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二)五师建军,燎原之势兴起

1941 年,对于新四军在华中地区的发展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皖南事变” 的噩耗传来,全国抗日形势骤变,新四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下,豫鄂挺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这一改编犹如凤凰涅槃,为华中地区的抗战注入了新的强大力量。而九口堰,这片承载着无数希望与热血的土地,成为了新四军第五师诞生的摇篮。

4 月 5 日,李先念等师、旅、团将领 14 人在九口堰通电就职,那一刻,电波承载着他们的誓言与决心,传遍四方。新组建的新四军第五师下辖第十三旅、第十四旅、第十五旅、第一游击纵队、第二游击纵队和豫鄂区党委警卫团,全师兵力计 15300 余人,一支威震华中敌后的抗日劲旅就此崛起。他们以九口堰为指挥中枢,凭借着对华中战场敌、伪、顽动态的精准把握,以及对当地地形的熟悉,巧妙布局,指挥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抗日游击战、运动战。东进鄂皖边,开辟川汉沔,进军鄂南,巩固大悟…… 每一场战斗都打得敌人胆战心惊,新四军第五师的威名也随之远扬,如同一颗闪耀的明星,在抗日阵营中熠熠生辉。

(三)艰苦斗争,铸就辉煌篇章

从 1939 年 12 月至 1942 年 6 月以及 1945 年 6 月至 9 月,长达三年的时光里,新四军第五师官兵在九口堰这片土地上,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书写了壮丽的抗战史诗。

在战斗方面,他们面对日伪军的残酷 “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频繁进攻,毫不退缩,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战术素养,在大山头、坪坝、刘店、圣场等多次重要战斗中,给予敌人沉重打击。战士们冲锋陷阵,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只为守护这片土地和人民。

在生产生活上,困难重重却从未低头。由于敌人的封锁,物资极度匮乏,军民们齐心协力,开展大生产运动。战士们拿起锄头,开垦荒地,种植粮食;老百姓们也纷纷出力,支援前线。同时,第五师还在当地创建和发展了抗大第十分校、兵工厂、军医院、被服厂、报纸和报纸印刷厂、建设银行和印钞厂等,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战时保障体系,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年间,新四军第五师在九口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一支初建的队伍成长为华中抗日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鄂豫边区发动抗日游击战争的核心指挥中心。他们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在中国革命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

三、特色尽显:历史与文化交织

(一)古民居式的纪念馆建筑

九口堰五师旧址纪念馆本身就是一座极具历史价值与艺术魅力的建筑瑰宝。它始建于清雍正 11 年(公元 1733 年),距今已有近 300 年的悠悠岁月,是现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鄂中地区传统小康民居古建筑的典型代表。这座古民居为土木结构,拥有 56 间房屋,呈三进两院、左右对称的格局,建筑面积达 1300 平方米。

漫步其间,仿佛踏入了历史的回廊,那古朴的砖石、精美的木雕、典雅的飞檐,无不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青瓦灰墙,在岁月的磨砺下更显沧桑厚重;雕花门窗,细腻的纹理展现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花鸟鱼虫、人物故事跃然其上,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感叹古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庭院深深,布局精巧,曲径通幽处,既有江南园林式建筑的婉约与雅致,又不失庄重肃穆之感,与新四军第五师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相得益彰,为后人提供了一个触摸历史、感受先辈气息的绝佳空间。

(二)丰富多元的陈列展示

纪念馆内设有四个展厅,犹如四部生动的史书,通过 200 余幅珍贵的历史资料、图片以及实物,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新四军第五师组建、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以及创建随南白兆山抗日根据地,与敌、伪、顽艰苦斗争的史实。从最初挺进纵队的艰难扎根,到新四军第五师的正式建军,再到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画面,每一幅资料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那段热血沸腾的岁月。

除了展厅,旧址复原陈列更是一大亮点。李先念、陈少敏、刘少卿、任质斌等领导人曾经的办公和住地,都按照当年的模样精心复原,简陋的桌椅、朴素的床铺、陈旧的文件袋,一切都保持着最原始的状态,静静诉说着先辈们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游客们置身其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环境下,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日夜操劳、呕心沥血的伟大精神。

而后山的烈士塔、烈士公墓和黄春庭烈士(原抗大十分校校长兼政委)墓庄严肃穆,松柏环绕。这里安息着为抗战胜利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他们用热血浇灌了这片土地,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每逢清明或重要纪念日,人们纷纷前来祭扫,献上鲜花,缅怀先烈,那一份份敬意与追思,在山间久久回荡。

(三)红色精神传承基地

九口堰五师旧址纪念馆不仅仅是一座陈列历史文物的场馆,更是一座传承红色精神的神圣殿堂,是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校、企事业单位纷纷组织人员到此开展研学、党建等活动,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观看纪录片等形式,深入了解新四军第五师的抗战历史,感悟先辈们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

对于青少年而言,这里是一本生动鲜活的教科书,让他们走出书本,亲身感受那段烽火岁月,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中,革命先辈们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英雄形象深深印刻在青少年的心中,激发起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激励着他们在新时代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地理位置:山水间的红色坐标

九口堰五师旧址纪念馆位于随州曾都区洛阳镇九口堰村,这里地处白兆山脉中段,四周山峦起伏,翠影摇曳,仿佛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山间清泉潺潺流淌,汇聚成溪,蜿蜒绕过村落,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灵动之美。

交通方面,随着当地旅游开发的逐步推进,如今抵达纪念馆也颇为便捷。无论是自驾出行,沿着平坦宽阔的公路,穿梭于青山绿水之间,尽情欣赏沿途的田园风光;还是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先抵达随州城区,再转乘前往洛阳镇的班车,都能顺利开启这场红色之旅。周边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完善,餐饮、住宿一应俱全,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游玩条件,让人们在追寻红色足迹的同时,也能尽享山水之乐,放松身心。

五、适合人群:一场跨越年龄的心灵洗礼

(一)学生群体:汲取成长力量

对于学生群体而言,九口堰五师旧址纪念馆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成长宝库。在这里,他们告别枯燥的书本知识,亲身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当看到革命先辈们在简陋的环境中,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挑灯夜战、谋划战局;为了抗击侵略者,不惜舍生忘死、冲锋陷阵,学生们的内心会受到强烈的震撼。这种震撼会转化为他们刻苦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懂得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与学习机会。

通过参观,学生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让同学们在集体参观、讨论、分享的过程中,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成长,为未来投身祖国建设积蓄力量。

(二)历史爱好者:探寻岁月痕迹

历史爱好者们对九口堰五师旧址纪念馆更是情有独钟。这里丰富的历史资料、实物陈列以及旧址复原,满足了他们对历史细节的执着追求。他们可以仔细端详每一张泛黄的照片,试图从人物的表情、背景中解读出更多的故事;抚摸着古老的兵器、生活用品,感受先辈们的艰辛与坚韧;在领导人曾经居住和工作的地方,驻足沉思,想象着当年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决策是如何在这里诞生的。

与馆内的工作人员、讲解员深入交流,甚至查阅相关的研究文献,进一步挖掘新四军第五师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填补历史知识的空白,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每一次新的发现,都仿佛是与历史的一次亲密对话,让他们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三)家庭出游:传承红色家风

家庭出游选择九口堰五师旧址纪念馆,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亲子之旅。长辈们带着孩子来到这里,就像是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长辈们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向孩子们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先辈们如何为了国家、为了家人,奋起抗争,保家卫国。孩子们在倾听中,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更能感受到家族传承的力量,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一家人在参观过程中,共同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孩子们的好奇提问,长辈们的耐心解答,让亲情在互动中升温。这种红色家风的传承,会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一个家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六、游玩注意事项:敬历史,享旅程

(一)开放时间与票务信息

九口堰五师旧址纪念馆全年无休,开放时间为 08:30 - 17:30,为游客提供了充足的参观时段。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实行免费开放政策,让每一位向往红色历史的人都能毫无门槛地踏入这片圣地。若游客团队需要讲解服务,纪念馆可提供专业讲解,不过需提前预约,费用为 50 元 / 次,讲解时长约 40 分钟,能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二)参观准备与礼仪

在参观之前,建议游客着装得体,选择简约、庄重的服装,以契合纪念馆肃穆的氛围。进入馆内,务必保持安静,避免大声喧哗,让每个人都能沉浸在对历史的追思之中。馆内展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请勿随意触摸,共同守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同时,要爱护馆内环境,不随地丢弃垃圾,维护纪念馆的整洁与庄重。为了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游客可以提前查阅一些关于新四军第五师的历史资料,了解基本背景知识,这样在参观过程中便能更好地理解每一件展品、每一处旧址背后的故事,让这场红色之旅更加充实而富有意义。

随州九口堰五师旧址纪念馆,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它承载着过去,启迪着未来。无论你是学生、历史爱好者,还是举家出游,这里都能给予你一场触动心灵的旅程,让你在追寻红色足迹的道路上,收获满满的感动与力量,不虚此行。

七、结语

随州九口堰五师旧址纪念馆,宛如一座闪耀着历史光辉与革命精神的不朽丰碑,静静矗立在华夏大地之上。它承载着新四军第五师那段波澜壮阔、英勇无畏的抗战历史,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先辈们的热血,每一处旧址都回荡着激昂的冲锋号角。这里的古民居建筑,以其古朴典雅的风姿,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变迁,与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完美交融;丰富多元的陈列展示,如同一部部鲜活的史书,将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让后人得以窥探先辈们的壮志豪情;而作为红色精神传承基地,它更是以强大的感召力,为无数心灵注入奋进的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砥砺前行。

无论你是渴望知识、茁壮成长的莘莘学子,还是痴迷历史、探寻真相的爱好者,亦或是注重家庭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家庭群体,九口堰五师旧址纪念馆都张开怀抱,热忱欢迎你的到来。在这里,你将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感受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汲取前行的力量。来吧,踏上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开启一场震撼心灵的红色之旅,让九口堰五师旧址纪念馆成为你人生旅程中一段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