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湖北随州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473号
2024-12-20
拐子饭,这是一款源自湖北随州广水市的特色美食,它的真实身份其实就是猪蹄饭。在广水市的大街小巷,你总能轻松找到这道美味的身影。
它经过特制的卤煮工艺,原本肥腻的猪蹄变得醇香可口,油腻全无,让人可以尽情大快朵颐。尤其是那厚实的猪皮部位,仿佛藏着满满的胶原蛋白,每一口都能让人感受到它的 Q 弹与爽滑,尝过的人都忍不住赞叹不已。
而且,拐子饭通常还会搭配上精心挑选的荤素菜品,比如清爽的千张、豆芽、腐竹,还有鲜嫩的青菜等。这些配菜与卤制好的猪蹄相互映衬,瞬间让拐子饭化身为一道丰盛的美食,每一口都能带来不一样的味觉感受,酸甜苦辣在舌尖上跳跃,充分唤醒你的味蕾。
而拐子饭作为广水市当地人的早餐首选,更是展现出了它实在与实惠的一面。在这里,人们选择拐子饭开启新的一天,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味,更是体现了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对美食的热爱与追求。对于随州人来说,吃拐子饭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一份情怀,承载着这座城市独有的烟火气息。
泡泡青,堪称冬季蔬菜之王,是随州曾都区特有的地方品种,学名皱叶黑油白菜,俗称泡泡青。它的外观十分独特,叶泡浓绿至墨绿,叶片呈泡泡状,色泽乌黑且全绿,叶肉厚实,质地柔软,远远望去,那墨绿色的叶片就宛如一块块精美的翡翠,甚是惹人喜爱。
泡泡青的生长习性也很特别,抗寒性强,一般作越冬作物露地栽培,9 月中、下旬开始分期播种,11 月至次年 2-3 月采收上市,立春后开始抽苔开花。而且呀,经霜雪后的泡泡青,品质尤佳,口感更是上了一个台阶,变得更加鲜甜嫩爽,吃起来仿佛能让人瞬间置身于清新的田园之中,那美妙的滋味让人回味无穷。
在烹饪方面,泡泡青的可塑性极强,有着多种多样的吃法。可以选择清炒,保留其原汁原味,将那清甜的味道发挥到极致;也能用来炖豆腐,让泡泡青的鲜嫩与豆腐的软嫩相互交融,别具一番风味;还能下火锅,在热气腾腾的火锅中涮煮后,入口清爽,与其他火锅食材搭配,给舌尖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此外,用它包饺子、炸春卷也是随州人的常见做法,无论哪种烹饪方式,泡泡青都能与其他食材完美搭配,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美食。
值得一提的是,泡泡青不仅美味可口,还具备多种食疗功效呢。它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有清火、排毒、促消化、降血压、保护肝脏和醒酒等作用。
正是因为泡泡青独特的风味以及丰富的营养价值,它深受随州人民的喜爱,已然成为了随州人餐桌上的常客。无论是日常的家常便饭,还是待客摆宴,甚至是除夕团年的宴席上,泡泡青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承载着随州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福,已然成为随州饮食文化中独特且亮眼的存在。
随州蜜枣,是来自随县唐县镇的地方特产,这里有着 “中国蜜枣之乡” 的美誉。随州蜜枣就如同金色的宝石一般,个大肉多,甚是惹人喜爱。
当你将它放入口中品尝时,那滋味别提多美了。甘甜滋润的味道瞬间在舌尖散开,口感沙酥可口,每咬一口,都仿佛能听到那轻微的 “沙沙” 声,而且它甜而不腻,让人越吃越想吃,吃了还想吃,仿佛有一种魔力,吸引着人们一口接着一口去品味。
随州蜜枣的食用方式多种多样,直接食用时,它就是绝佳的小零食,闲暇时刻吃上一颗,甜蜜感瞬间充满心间。用它来煮粥也是个很棒的选择,煮好的粥融入了蜜枣的香甜,原本平淡的粥变得滋味十足,每一口都带着蜜枣的独特风味,让人胃口大开。煲汤的时候加入几颗随州蜜枣,更是能为汤品增添别样的清甜,让汤的味道层次更加丰富。
在随州人的记忆中,蜜枣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承载着儿时甜蜜的回忆,曾经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蜜枣是逢年过节才能品尝到的美味,过年时桌上总会有它的身影。它也是走亲访友时的最佳礼品,人们带着这份甜蜜,传递着对亲朋好友的牵挂与祝福。可以说,随州蜜枣见证了随州人的生活变迁,承载着这座城市人们的美好情感,是随州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它那甜蜜的滋味始终萦绕在随州人的心头,让人难以忘怀。
随州香菇,堪称湖北土地上的独特山珍,是随州市的瑰宝之一。它主要分为花菇和板菇两类。
先来说说花菇,其模样十分精美,花纹犹如雕刻上去一般,肉质细密,颜色洁白,菇柄较短,菌盖边沿常伴有白色裂口或微褐色微绒毛点缀,而白花菇更是菇中上品,品质上乘。当把香菇用于烹饪时,无论是煲汤还是清炒,只要稍稍加热,那独特浓郁的香味就会瞬间弥漫开来,充斥着整个厨房,甚至能飘散到屋子的各个角落,让人闻之就垂涎欲滴。待品尝时,那种醇厚的香郁味道更是在舌尖散开,食之滑爽,让人回味无穷,沉醉在这美妙的滋味之中。
在随州这片土地上,香菇承载着独特的地域风味,也见证着随州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深受大家喜爱,已然成为随州美食名片中亮眼的存在。
随州巧克力蒜,作为随州的特色美食之一,有着独特的魅力。它的主要原材料是产自广水市的吉阳大蒜,这可是在 2011 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优质大蒜呢。吉阳大蒜种植历史悠久,原产地在广水市境内的吉阳山脉一带,那里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土壤气候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宜大蒜生长发育,所产的 “吉阳” 蒜砣个大、色白、皮薄、味鲜、脆辣。而且,其独特的口味背后是特殊的营养构成,水分和磷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还富含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大蒜素和碳水化合物,营养价值颇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而随州巧克力蒜从白色大蒜到棕褐色黑蒜的转变,关键就在于发酵这一 “神奇” 工艺。在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湖北万和食品有限公司,人们找到了转化的 “密码”。大蒜在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经过大约 3 个月的发酵,其中的果糖与氨基酸产生羰氨缩合,完成大蒜酵素性褐变反应,从而由白色转变成棕褐色甚至黑褐色,也就成了我们所说的 “黑蒜”。值得一提的是,整个黑蒜制作的发酵过程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全靠对温度、湿度、时间的精准把握。万和食品作为随州一家传统香菇、木耳出口企业,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东南亚市场嗅到了黑蒜商机,从 2014 年开始尝试黑蒜加工,在毫无现成工艺指导的情况下,不断探索创新,研发设备,调试工艺,最终熟练掌握发酵工艺,其产品合格率达到 98%,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加工完成的随州巧克力蒜,有着完整的表皮,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棕褐色,轻轻破开表皮,蒜瓤几成黑色,凑近一闻,香味浓郁醇厚,放入口中品尝,口感软糯香甜,仿佛就像用精美的锡纸包裹的巧克力一般,也正因如此,它收获了 “巧克力蒜” 的美誉。
不仅口感独特,随州巧克力蒜还实现了营养与口感的双重提升。大家都知道,以往大蒜虽好,但其浓郁的蒜味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而它却让人吃蒜不觉蒜味,多了一份浪漫;并且减少了生蒜的刺激性,提升了保健功能,多了一份护佑健康的贴心。经实验室检测分析,黑蒜内含有大量蒜氨酸、蒜酶和非常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 B,更重要的是含有多种人类必需的氨基酸,堪称健康的 “保护神”。它既可以当作养生零食,男女老少皆宜,也可以用于炒菜煲汤,搭配香菇等食材还能烹制出一盘盘美味佳肴。在国外,黑蒜也是招待贵宾的珍馐美味呢。
总之,随州巧克力蒜是大自然馈赠的健康美味,值得大家好好品味一番。
广水滑肉,这道有着千年历史的湖北随州传统名菜,又被称作应山滑肉,是湖北省广水市的一张美食名片,还被载入了《三楚名肴》和《中国菜谱・湖北菜系》呢。
制作广水滑肉可是相当讲究的,精选肥膘肉为主料,将其去皮洗净后切成大小均匀适当的块状,大了会显得臃肿不雅观,小了又显得寒酸不实惠。切好的肉块先用清水浸泡,充分沥干水分,接着加入精盐、味精、姜末、淀粉稍作搅拌,再倒入搕好的鸡蛋液拌匀上浆。随后,把上好浆的肉块放入七成热的植物油中,逐块下锅炸约 10 分钟,直至呈现出金黄色,捞出沥去油,稍凉后码放在碗里,上笼用旺火蒸 1 小时左右取出扣入汤盘。最后,用猪肉汤、酱油、味精烧沸后勾流芡,端锅离火,撒上葱花、胡椒粉,起锅浇在肉块上,这才算大功告成。
这道菜的魅力,非得亲口尝一尝才能真切体会到。当你把滑肉送入口中,轻轻一抿,那感觉简直绝了,肉质入口即化,原本肥腻的感觉荡然无存,仿佛在舌尖上跳起了一场顺滑的华尔兹,每一口都有着丝绸般的细腻质感,让人回味无穷。而且啊,它的汤汁更是一绝,咸中带甜,味道层次丰富,和滑肉搭配在一起,相得益彰,使得整道菜的风味更加浓郁醇厚。
广水滑肉背后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与历史韵味呢。相传在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久病,不思饮食,下诏天下寻求能让他开胃的美食。当时广水的一位詹姓厨师得知后,便前往长安,精心制作了这盘肥而不腻、滑嫩可口的猪肉菜献给唐太宗。皇帝刚把肉送进嘴里,略一品味,那块肉就一滑下肚了,满口留香,于是连吃几块,胃口大开,直呼 “滑肉!滑肉!” 从此,这位詹姓厨师便留在宫中当了御厨,“滑肉” 也成了名馔流传于世。在广水当地,还有着 “无滑肉不成席” 的说法,但凡红白喜事或是宴请宾客,端出的第一道菜必定是滑肉,可见它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如今,广水滑肉依然深受大家喜爱,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不仅如此,它还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广水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谭义红等厨师,在沿袭古法制作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口味和饮食习惯进行改良,推出了萝卜滑肉汤、莴笋滑肉汤、三鲜滑肉汤等新菜品,还创制了煸炒滑肉等特色菜肴。同时,借助产业化发展,广水滑肉被制作成汤罐头、真空袋装滑肉等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让这 “广水味道” 能够香飘千万家。